人物访谈:对话江南大学匡华教授
匡华,女,1981年10月生,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以手性纳米生物探针构建为主线,致力于分子识别、信号放大与传感新策略的研究。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J. Am. Chem. Soc.,Adv. Mater., Nano Lett., Nat. Commun.,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中国/美国发明专利14件。全部论文被引用3000余次。研究工作多次受到Science, Nature 系列期刊及国际权威科学家的正面引用和评述。从2015年开始担任Science Bulletin 期刊(材料科学)的副主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2),获得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支持(2014),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4),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支持(2015),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计划(2015),入选中青年领军人才(2016)。
1.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课题组的科研工作和发展情况?
我是从2009年加入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纳米自组装与生物检测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的方向是手性无机纳米自组装和生物应用:1)自组装过程中等离激元共振效应的调控以及及多级次/多组分手性超结构组装方法;2)基于纳米组装体,发展细胞内或活体原位探测和诊疗新技术。希望通过纳米颗粒表面生物分子的可控偶联以及生物体内行为的精确调控,实现纳米生物探针由实验室制备到临床应用的转化。
2. 您从事科研工作最大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对“科学”和“科学家”的崇拜。科学家们智商极高,知识渊博,有独特的个人魅力,是我自小就崇拜的偶像。从事科研工作,有机会与领域内的优秀科研人员探讨科学问题、拓展科学知识,是最让人幸福的事情。面对那么多的“未解之谜”,能和这么多的前辈、同辈和后辈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寻求突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3. 您在选择研究生时更看重哪方面素质?对组内研究毕业生有怎样的要求?
对于研究生的选择,我更看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学科背景不重要,高效率的学习能力可以随时随地弥补缺乏的学科知识。实验室的很多工作都是枯燥乏味的,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只有心理素质过硬的同学才能在短时间内扫除负面情绪的干扰,积极投入精力继续攻坚克难。
通过在我们实验室的历炼,“出身”平凡的学生们在毕业时获得了可以和名校学生比肩的成绩和能力,能自信地,充满热情的走向社会,迎接日后工作的挑战,是最令我感到满足的事情。
4. 您认为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品格是什么?
一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二是像“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吐出、再吸收、再吐出...”吐故纳新的韧性以及兼容并包的胸怀。
5.您对所在的研究应用有哪些展望?
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依然对一些恶性疾病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束手无策。我希望能够利用纳米自组装技术的优势,结合手性材料的独特性能,研制诊疗一体化的新型纳米药物、临床诊断试剂或试剂盒,发展快速诊断并即时治疗的新策略。
(点击以上标题可以阅读原文)
MaterialsViewsChina & Wiley 官方微信平台
聚焦材料新鲜资讯
材料大牛VS新秀访谈
MVC论文排行榜每月新鲜出炉
热爱科研的你还在等什么,快加入我们一起微互动吧!!!
微信号:materialsviews
wileychina
微博:materialsviews中国
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要转载,请联系:
materialsviewschina@wiley.com
关注材料科学前沿,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详情